一、区县改革发展动态
忠县创新管理纵深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一是协调金融战略合作。开展政银合作,协调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3家市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指导县扶贫办与各商业银行开展扶贫小额贷款工作,指导金融精准扶贫。二是创新普惠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设立普惠金融风险补偿基金1000万元,与县农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试点合作,撬动银行资金1亿元,支持从事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流通等农林牧渔生产经营活动。目前已累计发放普惠金融诚信贷试点贷款461笔,贷款金额1778万元。三是强化金融监管核查。对创业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农村金融机构点向补贴、涉农贷款增量补贴进行专项核查,在核查基础上,及时支付普惠金融专项资金1875万元,其中创业担保财政贴息贷款976万元、农村金融机构点向补贴738万元、涉农贷款增量补贴161万元。
垫江县狠抓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该县改变城乡面貌,治理农村生活垃圾,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由市环卫集团运营该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端收运和转运任务,垫江农村垃圾开启了“户集、村收﹑公司转运﹑县级处理”的一条龙治理模式。一是开展“康养垫江·清洁家园”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组建了农村环卫保洁队伍299支,共1617人,投入资金410万元。二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设施设备方面累计投入资金达4130余万元,其中:设施方面建成28座垃圾中转站和1100余个3m3垃圾箱体搁置场,建设资金达1620余万元;设备方面配备了240L移动垃圾桶1.46万个约365万元,400L垃圾手推车2200个约330万元,3m垃圾箱2200个约990万元,1.5m垃圾勾臂车30辆约240万元,25t勾臂车4辆约208万元,20m垃圾箱6个约48万元,17m垃圾箱27个约297万元,5t垃圾压缩车1辆约35万元。三是建立监督考核机制,狠抓长效管理。全县9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1.5%以上。
二、重点改革发展动态
我市70个互联网村年内完成建设,提供网络扶贫、农村电商等服务。我市第二批移动互联网村试点申报工作启动,在首批开展30个行政村试点基础上,将于今年内再完成70个移动互联网村建设,为农户提供涵盖网络扶贫、农村电商等服务。申报移动互联网试点的行政村应具有较为完善的4G移动网络、光纤网络等通信设施,具有村级信息服务站并配备有专职或兼职信息员,具有特色种养业、农副产品、生态旅游、特色手工艺等条件。成功申报试点的行政村,将由承担试点任务的通信运营企业以村为单位,通过“一村一方案”,向每个试点行政村的农户提供不少于200台低价定制4G智能终端,以及相应的优惠流量套餐和宽带套餐。届时,通过互联网进村,解决种植养殖户、村社干部在日常生产生活、销售管理等环节的实际问题,通讯运营企业还将同步开展农村公益、电子商务等服务以及上网应用培训等。
重庆市出台配套文件,积极推动“鸿雁计划”落地见效。为推动“鸿雁计划”落地见效,我市出台了“鸿雁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人才服务证制度两个配套文件,并开发了人才需求和供给两个数据库,目前需求库已收集1000户企业的3200多人才需求;供给库已收集海外人才信息7562人、项目1200多个。‘鸿雁计划’正在组织实施兑现过程当中。目前,在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全新打造了“引进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其服务软硬件建设已全面到位,具备启动实施的条件。同时,相关的海外引才活动也在积极筹划中。近期还制定了“重庆市国(境)外高层人才引进活动”,计划从今年9月中旬到11月底,分4批次到欧洲、澳洲、北美、港澳等地进行引才;分7批次赴北京、上海等高校进行引才。为大力引进海内外紧缺高端人才,今年4月,我市印发了《重庆市引进海内外英才鸿雁计划实施办法》,计划在今后5年,每年引进1000—2000名研发类科技人才,为全市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鸿雁计划”将人才分为A、B、C三类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A类人才参照其年缴纳个人所得税额度的2倍或定额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B类人才参照其年缴纳个人所得税额度的1.5倍或定额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C类人才参照其年缴纳个人所得税额度的1.2倍或定额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30万元。奖励资金将分3年发放,第一年发放40%,第二年发放35%,第三年发放25%。同时,为抓紧落实“鸿雁计划”专项资金,按照1:1配套分担原则,市级、区县每年共出资4亿元作为引才专项资金,用于“鸿雁计划”政策兑现。
重庆市出台7个专项行动方案推动产融合作。日前,我市出台《重庆市工业企业上市融资专项行动方案》等7个产业与金融合作专项行动方案,将从上市融资、银企对接等方面,对我市传统产业及新兴产业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等予以资金、项目扶持。推动一批企业上市融资。将筛选有上市意愿的企业,每半年形成一批重点关注的拟上市工业企业名单,并由各级金融部门择优推荐企业进入拟上市企业储备库重点培育。同时,将支持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进入区县、园区挖掘培育拟上市资源,帮助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支持企业“引资、引智”,并计划实施分类培育,支持一批不满足上市条件的企业,进入新三板、重庆OTC挂牌。预计到2020年,将推动200家工业企业进入重庆市拟上市企业储备库,新增30家工业企业上市。建立银企对接清单名录库。重庆银监局、市经信委将建立银企对接清单名录库,围绕“三类企业、五类项目”,定期收集融资需求信息,实现企业融资需求网上申请、即时汇总、分类推荐,形成银企对接常态化,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其中,三类企业是指有市场、有项目、有自主技术支撑、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符合“中国制造2025”和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双创”领域“专精特新”企业;五类项目是指符合“中国制造2025”、两化融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企业“走出去”等领域的项目。此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相关企业,我市还将每年对其新增贷款予以一定额度的贴息。中小微企业将获更多信贷支持。市中小企业局将牵头负责中小微企业转贷应急专项行动,支持一批有市场、有回款、有效益,但资金周转暂时困难的企业,使用转贷应急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预防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另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商业银行对诚信经营、发展前景好、产品适销对路的中小微企业给予更多信贷支持,做到不断贷、不抽贷。计划用两年时间,争取实现我市小微企业应收账款累计融资规模突破150亿元,核心企业名单库企业数量达到5-10家。
重庆市新添100亿投资基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我市与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分行、中非信银投资管理公司近日共同签署了《重庆对外经贸发展投资基金合作协议》,成立100亿元发展投资基金,用于支持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重庆对外经贸发展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元,由国开行三大直接投资平台之一的中非信银投资管理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并负责募集,由国开行重庆分行担任托管人并匹配资金。其中,母基金规模为20亿元,由重庆对外经贸集团和中非信银投资管理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子基金规模为80亿元,由中非信银投资管理公司负责募集。该基金落地后,国开行重庆分行将在符合政策要求的条件下通过贷款、债券承销、融资租赁等方式匹配资金,最终形成超过500亿元的投资总规模,重点投资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等PPP项目和新兴产业发展等领域,在推动重庆对外经贸集团转型发展的同时,为我市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提供支撑。